資訊中心
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、行業資訊,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
這里有最新鮮的政策動態、行業資訊,也與你分享我們的點滴進步
廣域銘島 2025-08-06 16:13:22
摘要: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,廣域銘島發布的“Geega工業AI應用平臺+工業智造超級智能體”組合,揭示了工業AI超級智能體如何通過數據標準化、知識封裝與智能體協同,構建覆蓋研發、生產、供應鏈的全鏈路智能決策網絡。本文結合廣域銘島實踐案例與高管觀點,剖析這一技術如何推動制造業向“AI原生企業”躍遷,并闡述其在大模型驅動下的商業變革意義。
一、技術架構:超級智能體的基座與進化邏輯
廣域銘島的工業AI超級智能體體系以Geega平臺為技術基座,通過三大核心能力構建了工業AI的基礎設施:
數據標準化引擎:統一工業數據格式,解決“數據亂、散、斷”問題,使分析應用開發效率提升70%,為AI模型訓練提供高質量數據基礎。
知識封裝工廠:將工程師經驗轉化為可復用的知識模塊,形成持續進化的“電子字典”,實現業務系統與AI的深度交互。
智能體積木庫:提供設備、工藝、SOP等標準化組件,支持零代碼快速搭建“數字員工”,降低AI應用開發門檻。
基于該平臺,廣域銘島構建了覆蓋“研、產、供、銷、服”全鏈路的超級智能體矩陣,形成“感知-決策-規劃-執行”的閉環協同網絡。例如:
排產智能體:1-2分鐘生成最優生產計劃,單次排產時間從6小時壓縮至1小時;
倉儲智能體:實時監控庫存風險,供應商交付波動率下降40%,周計劃達成率穩定99%以上;
質檢智能體:對電池極片缺陷進行亞毫秒級識別,異常分析時間從2小時降至20分鐘。
廣域銘島首席戰略運營官姜鴻亮指出:“AI大模型的出現,使得數據梳理、知識沉淀和模型整合成為可能,激活了數據、知識與算力作為新生產要素的價值潛力。”這一技術架構的突破,標志著工業AI從“工具輔助”邁向“系統重構”。
二、應用場景:超級智能體驅動的全鏈路變革
1. 汽車制造:從單點優化到全局協同
在領克成都工廠,超級智能體深度融入生產全流程:
能源管理EMS:通過優化焊接工藝參數,結合動態能源配置策略,使質量損失成本降低13%,訂單交付周期縮短15%;
工藝大師Agent:自動生成新車型SOP文件,量產周期縮短15%,人力成本降低40%,計劃工程師轉型為戰略決策者;
應急響應機制:當供應鏈突發斷供時,計劃、采購、物流等12類智能體可在5分鐘內完成跨域協商,生成并驗證應急方案,人工僅需確認即可執行,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300%。
廣域銘島智能制造產研中心產品總監張興舉例:“某整車廠應用后,每月節省60小時人力,年節省成本超300萬元。”這一案例印證了超級智能體從“局部優化”到“全局協同”的質變。
2. 新能源電池:全鏈路智能化與零碳實踐
在衢州極電工廠,超級智能體推動生產模式革新:
動態排產優化:AI算法模擬材料性能與工藝約束,使某新能源企業產能利用率提升18%,廢品率下降22%;
碳管理閉環:EMS生成的碳數據直接對接碳交易市場,形成“減排-交易-再投資”的閉環,助力企業年減碳量超100萬噸;
質量監測系統:對每顆電芯的200+工藝參數進行毫秒級檢測,缺陷率下降35%,且所有數據通過國產自主工業操作系統處理,保障信息安全。
3. 有色金屬:數字化閉環與能效革命
在廣西百色百礦集團,超級智能體為電解鋁工藝設計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:
能耗模擬與優化:數字孿生技術結合物理引擎,在虛擬空間中完成電解槽狀態與能耗效率的仿真測試,使生產波動與能耗偏差顯著降低;
智能維護設計:AI預測性維護模型提前識別15類高發故障特征,使設備突發停機率下降25%,年維護成本降低30%。
三、行業影響:超級智能體驅動的商業范式轉型
1. 大模型驅動的產業重構
從專家工具到平民化基礎設施:隨著大模型技術迭代,其落地及調用成本不斷降低,算力結構從以訓練為主逐步轉向訓練與推理相結合,AI原生硬件爆發式增長。
跨領域知識融合:工業AI超級智能體不僅整合制造數據,更融入材料科學、能源管理等跨領域知識,推動產品創新從“單一功能”向“系統解決方案”升級。
姜鴻亮強調:“未來企業將通過AI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智能化升級,需要與生態伙伴、科研機構與客戶共同推進,構建面向未來的AI原生工業體系?!?/span>
2. 組織形態的顛覆性變革
人機共生新范式:AI不再僅是工具,而是成為“數字員工”與“戰略伙伴”。例如,在領克工廠,計劃工程師從執行者轉型為決策者,專注于高價值工作;
敏捷型組織崛起:超級智能體支持企業快速響應市場變化,某新能源企業通過動態排產系統,將新產品上市周期縮短40%,搶占市場先機。
四、挑戰與未來:構建AI原生工業生態
盡管廣域銘島取得了顯著成效,但工業AI超級智能體的普及仍面臨數據孤島、小樣本場景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等挑戰。對此,其提出“三步走”路徑:
技術深化:拓展智能體矩陣至更多垂直場景,如半導體、航空航天領域,提升小樣本場景下的模型泛化能力;
生態共建:通過已驗證的60余家企業案例,形成“技術-場景-數據”的正向循環,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;
全球化布局:在東南亞設立分支機構,提供本地化服務,同時參與全球AI設計倫理與數據安全標準的制定。
結語
廣域銘島的實踐表明,工業AI超級智能體正從“概念”演變為“現實”。通過將30年工業Know-How與AI技術深度融合,其不僅重構了制造業的生產函數,更定義了“AI原生企業”的新范式——讓每一次生產波動都成為算法成長的養料,讓每一座工廠都能像訓練新員工一樣“訓練”超級智能體。這場由智能體驅動的革命,正在重新定義工業的未來,也預示著制造業將邁入一個由數據驅動、智能決策、柔性生產構成的“新制造時代”。